编者按:6月30日上午,中国地震局召开地震系统视频会议,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同志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专题党课。近日,人民网刊登了郑国光同志党课内容,现予以转载。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有力抓手,是不断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
2017年3月20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3月24日,局党组中心组第4次学习会,进行了集体学习。4月14日,局党组第5次学习会,进一步深化学习,并就贯彻落实工作进行了全面研究部署。4月28日,局党组召开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中央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座谈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国地震局党组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5月3日,中国地震局召开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视频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精神,对地震系统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特别强调“8个下功夫”,即:在真学实做上下功夫、在领导带头上下功夫、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在分类指导上下功夫、在支部建设上下功夫、在严肃组织生活上下功夫、在改进作风上下功夫、在担当作为上下功夫,对地震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明确要求。
《中国地震局党组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体现了中央的指导意见,也体现了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具体安排。一是要求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大意义;二是要求把握目标要求,明确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首要任务、学习内容和“四个合格”标准;三是要求强化“学”“做”措施,从6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分类指导,分别针对机关、中心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地震台站等4个层面,根据不同单位工作特点,提出了具体化、精准化、多样化指导意见。四是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就压实主体责任、落实党建制度、确保取得实效和加强监督落实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局党组的实施方案内容全面、要求具体、措施明确,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这次讲党课,是本人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的具体措施,也是本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具体措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中央发布的意见和局党组的实施方案,对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要求已经非常明确。在5月3日的视频会上,我代表党组对地震系统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行了全面部署。“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必须把握“学”的内容和“做”的标准,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到“四个合格”,即: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这次讲党课,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围绕“四个合格”,联系自己到地震部门工作以来了解到的情况,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用党章党规规范行为,用系列讲话武装头脑
(一)学习党章党规,做到尊崇党章、遵守党规
党章是管党治党的总章程,党规是党员思想和行为的具体遵循。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首先要尊崇党章、贯彻党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和文章中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章、维护党章、尊崇党章,做党章的坚定执行者和忠实捍卫者。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员、干部言行,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引导全体党员做合格党员。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两学一做”,基础在学,首先要学好党章。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依据和总遵循,也是全体党员言行的总规矩和总遵循。全党学习贯彻党章的水平,决定着党员队伍党性修养的水平,决定着各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水平,决定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水平。不论是高级干部还是普通党员,要做合格党员,学习贯彻党章都是第一位的要求。
2012年11月16日,在党的十八大通过新修订的党章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重要文章,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党章的重要地位作用进行了深刻论述,对党章修正案内容进行了精辟解读,对全党全面学习遵守党章提出系统要求,特别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更明确的更高要求,是全党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行动指引。
总书记指出,“党章是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总书记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在各级党组织的全部活动中,都要坚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总书记强调,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也是全党同志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对强化全党党章意识,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要全面掌握党章基本内容,要严格遵守党章各项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学习遵守党章的模范。
严明政治纪律就要从遵守和维护党章入手。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严明政治纪律就要从遵守和维护党章入手。总书记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不论担任何种职务、从事何种工作,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一名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要用入党誓词约束自己。”
关于如何学习好党章,总书记也进行了系统深刻的论述。他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学习党章是全体党员的基本功,这个功课要经常做。学习党章不仅要原原本本学、反反复复学,做到知其然,而且要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做到知其所以然。要联系党的历史和今天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承担的历史使命的实际,联系党的理论发展和今天坚定理想信念的实际,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和今天做好各项工作的实际,联系党的性质宗旨和今天更好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联系党员义务权利和今天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实际,联系党的纪律规矩和今天解决好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实际,深入思考党章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要求是哪些、怎样身体力行,深入思考对照党章自己哪些没做到、应该如何提高,深入思考全面从严治党还有哪些环节需要加强、哪些制度需要完善。要通过这样的学习,把党章融会贯通,做到学而懂、学而信、学而用。
地震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党章作为基础性工作经常抓,全体党员要把学习遵守党章作为党员的基本功、必修课经常学。党章不是生硬的条文,其背后有着深刻厚重的思想精华、理论浓缩、实践总结、历史传承,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是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也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是我们党用心血和实践不断锤炼写成的一部经典。所谓“常念为经,常数为典”,学党章党规、做合格党员一劳永逸不行,孤立学习不行,止于学习更不行,要常学常新、常新常学,要广泛联系,学思践悟,不仅自觉真学深学,还要真懂真信,更要细照笃行。地震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要真正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作为指导党的工作、党内活动、党的建设的根本依据,把党章各项规定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中。
(二)学习系列讲话,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理论创新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当前重要的是学习领会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具有丰富的时代内容和思想内涵,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方法论意义。系列重要讲话围绕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环节,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5年,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开新局、谱新篇,根本的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科学指引。现在强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实现伟大复兴,顺利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重要的是加强思想理论引领,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不断引向深入。
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系统学、深入学、跟进学,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领会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领会好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与时俱进的创新创造。要通过深入学习,更好地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忠诚马克思主义信仰,忠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导向,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要牢记责任重于泰山,先之劳之、敢于担当,用铁的肩膀担起推动改革发展稳定责任,担起从严管党治党责任。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树立正确事业观和政绩观,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创造性开展工作。要把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搞对头,树立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科学统筹、善于重点发力,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实践,把学习成果落实到政治能力的提高上,落实到主观世界的改造上,落实到领导水平的提升上。
当前,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要注重深入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2015年5月在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2016年7月赴河北唐山调研考察时,以及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8次会议上,分别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重要讲话,提出了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新要求,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是新时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局党组已印发了《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的意见》,从认识重要意义、把握总体要求、全面提升防震减灾能力和水平、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深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加强组织保障等7个方面,明确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作为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基本国情”“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理念,围绕“六项重点任务”,大力推进四大改革,着眼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要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完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开放合作、共享社会资源,不断深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等。
事业改革发展需要群策群力。决策谋划需要大家贡献智慧,局党组在思考谋划事业改革发展过程中,注重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出台的各项文件体现了大家的共识。决策的落实更加需要大家贡献力量,各单位党组(党委)要落实主体责任,认真学习领会,转变思想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思路和举措,采取实际行动推动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
二、对照党员标准,做到“四个合格”
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要以“四个合格”为标尺来检验其成效。政治合格是基本要求,执行纪律合格是基本底线,品德合格是基本前提,发挥作用合格是根本落脚点。
(一)做到政治合格,需要地震系统旗帜鲜明讲政治
共产党员要在“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旗帜鲜明讲政治,讲马克思主义,讲理想和远大目标,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对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鲜明特质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取得胜利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
地震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总体上政治是合格的,能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迅速传达部署落实中央和上级精神,结合实际,敢于担当,积极推进防震减灾事业。但是通过中央专项巡视和我局内部巡视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站在讲政治高度,认真加以解决。
提高政治站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发布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做出新的重大部署,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管党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胸怀,深刻洞察复杂严峻的斗争形势和各种表象背后的深层次根源,坚持从政治上着眼、从政治上审视、从政治上解决党内突出问题,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提高政治站位是党员干部的首要素质和立身之本。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讲政治是合格党员第一位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告诫和警示党员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政治头脑,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政治防线。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归根到底是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坚定自觉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首先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具有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领袖风范,驾驭全局、敢于担当的雄才伟略,心忧国家、情系人民的高尚情怀,虚怀若谷、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是我们党当之无愧的核心、衷心拥戴的领袖。维护核心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就是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就是对党忠诚的最集中体现。坚决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党中央制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集中了全党智慧,代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统一思想、开展工作、推动发展的根本遵循。
提高政治能力。讲政治既是严肃的政治问题,也是现实的实践问题。讲政治是全面的具体的,不能纸上谈兵、空喊口号,要注重从政治上观大局、看问题,善于从政治上谋划、部署、推动工作,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落实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以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去。夯实思想理论根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重要途径。要着力强化问题导向,认真对照党中央要求,把解决问题作为突破口和主抓手,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加强自律、慎独慎微。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严格自律的政治要求,对党忠诚老实,自觉主动接受监督。要增强自律意识、表率意识,始终保持一颗敬畏心、平常心,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意识,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强化责任、勇于担当。始终牢记责任和使命,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坚定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做到执行纪律合格,需要推进地震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执行纪律合格,就是要增强组织纪律性,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严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抓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党内政治生态蔚然一新。
纪律是构成组织的一个基本要求,任何一个组织都要有纪律,任何一个组织成员都要守纪律。共产党人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所以共产党人最讲纪律。
纪律是党的生命,维护党的纪律就像维护生命一样,这就是党性修养里必须要有纪律修养的由来。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就是严格、严肃、严谨、严厉。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我们就是一支高度重视党规党纪的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一个艰巨的目标,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抓党纪。广义上政治规矩也是政治纪律,每个党员要根据党规党纪约束自己,要自觉维护党规党纪的权威,使纪律的力量充分发挥,使每一个党员的行为活动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井井有条、严整有序。
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推进地震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关键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抓思想、促行动。各级党组织必须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注重理论武装。既要埋头走路,又要抬头看路。党的理论路线在不断发展,不学习就跟不上形势。当前,各级党组织必须不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防灾减灾救灾新思想新要求,以“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指导实践,明确工作思路、任务和举措,深入推进事业改革发展。
抓纪律、促自律。各级党组织必须强化廉政教育,强化规矩意识、纪律意识、风险意识。一方面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形成约束和震慑,更重要的是,每名党员干部要做到严格自律,形成自觉。在履职过程中,严格遵守党纪党规、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种制度要求。
抓作风、促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总体来说,地震系统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进。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真正体现在作为上,以过硬的作风促进更好的作为。各级党组织要把作风建设抓实抓牢,同时要坚持实事求是,为事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抓党务、促业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强、成效之好,全党瞩目、世界举目。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开弓没有回头箭,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面推进,只能加强、只会更强。各级党组织不能有丝毫松懈的思想,不能满足已取得的成效,必须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建设好、建设强,最终要体现在党领导和带领大家把事业建设好、发展好。各级党组织要善于把握党建规律,结合业务工作特点,促进党务与业务相融合、相促进。
(三)做到品德合格,需要加强地震系统干部队伍建设
品德合格,就是要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共产党人价值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华民族文化里,品德被放在很高的位置。一个人品德有多厚,承载的社会责任就有多大。党员领导干部品德底线守住了,即使制度不完善,也不会出大问题。反之,如果品德出了问题,违法违纪就是迟早的事。
做合格党员,一定要把品德合格摆到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上,大力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和反对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思想观念,正确处理公与私、真与假、荣与辱、正与邪、亲与清等关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像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号召的,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广大地震工作者肩负着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使命,作为普通公民,我们要具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取向的优良品德。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具备党员基本要求,自觉履行党员义务的优良品德。同时,我们还要具备以地震行业精神为取向、适应地震工作规律特点、担当防震减灾重任的优良品德。
善于开拓创新。我国地震事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进步,但总体来说,地震科学技术水平、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尚远未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地震工作的性质决定着,事业发展有着漫长的路要走,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一代人肩负着一代人的使命,要有所作为,首先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地震科研、业务和管理工作各领域,都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开拓中进步。
做到求真务实。一次地震可能瞬间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经济社会带来严重影响。地震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坚持真理,做实事、求实效。坚持求真务实,就是要不断提升地震工作业务和管理水平,就是要把科技不过关对减灾造成的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就是要不断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敢于攻坚克难。地震工作是一项需要直面难题敢于闯难关、走险滩的工作。不仅科研和业务工作面临各种难关,管理工作也面临很多难题。我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大多位于西部地区,而这些地区抗震能力相对较差,当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面临投入困难。一些少震地区因为长期不发生地震,一旦发生重大地震后果不堪设想,而地震部门在推进防震减灾工作过程中,往往要面对其他政府部门意想不到的困难。
甘于坚守奉献。地震工作是一项需要有耐心、经得住寂寞、能够长期坐“冷板凳”、甚至经受得起社会责难的工作。梅世蓉先生一生投身于地震预报,心无旁骛,宠辱不惊,是地震人坚守奉献的典范。地震系统老中青工作者中有很多都是知名高校毕业,从事地震事业,甘于清贫、甘于付出,乐在其中。地震系统大量的地震监测台站,有的坐落雪域高原,有的身处深山,有的远在边疆,地震工作者克服子女上学、家庭生活种种困难,始终无怨无悔地坚守着。
(四)做到发挥作用合格,需要提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履职能力
发挥作用合格,就是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爱岗敬业、履职尽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敢担当、敢负责、敢作为,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作表率、当先锋。毛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事业发展,关键在人。
党员是什么?通俗地理解,党员是代表党在一定位置上影响和联系周围群众的组织员、宣传员、示范员。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应该是时刻不忘记党员角色,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影响一方的模范人物。我们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普通群众的责任是不完全一样的,其特殊之处在于,共产党人的责任更大、要求付出更多。普通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选择避难的权利,在遇到利益矛盾时,可以要求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共产党人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必须挺身而出;在遇到利益矛盾时,必须做到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革命战争年代,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往往是以牺牲为代价的,和平建设时期,流血牺牲的机会少了,但无私奉献的考验一样严峻。廖俊波同志用短暂的49岁人生,谱写了赤子忠诚,用生命践行“两学一做”。他身先士卒,带领大家苦干巧干,仅用两年时间,就带领长期位居福建倒数第一的贫困县迅速攀升至全省前10名,而且全县干部无一违法犯罪。他立足本职岗位,严格要求自己,克服懈怠情绪,自满情绪,畏难情绪,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把创新作为一种求索,多务实少务虚,敢于破难题,多思考少埋怨,善于出点子,在办好一件件小事中,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黄大年同志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卓越科学家,关注的不仅仅是当下的科研,而是祖国未来30年、50年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要达到的目标——巡天探地潜海,向深地深海深空进军。 他惜时如金,夜以继日,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把对祖国最深沉的爱融入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被称之为中国的希望、脊梁,就是因为能够在国家民族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责任。做合格党员,就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无私奉献、担当作为,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作表率、当先锋。地震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到发挥作用合格,就是要担负起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进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的责任。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适应事业发展新形势,我们必须努力提升自身履职能力。
提升学习能力。每位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履职的习惯,要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领导和同事学习。要注重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深入学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提高政治站位;要注重学习改革政策,了解各领域改革动态,学习领会政策内容,贯彻落实到防震减灾工作当中;要注重学习科学技术,时刻跟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善于从各领域科技成果中汲取营养;要注重学习业务知识,熟悉和精通业务技术,做行家里手。
提升决策能力。各单位党组(党委)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凡属重大问题,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集体讨论,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作出决定。防止独断专行或各自为政,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防止以集体决策名义集体违规。各单位党组(党委)要善于观大势、抓大事、管全局,主要负责同志和班子成员要准确全面执行民主集中制,提升决策和参与决策的能力,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提升执行能力。抓落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反复强调的改革课题。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执行是各级党组织履职的基本要求,决策执行力体现了党组织的领导力,抓执行的力度和实效体现了党组织的权威。党员干部要作改革的“实干家”“促进派”,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以上率下,带头抓执行。中央精神、上级决策部署和本级党组织作出的决定必须严格执行,令行禁止,只有这样,事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进步。
提升监督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和改进督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提高督察工作认识,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督察工作措施,创新方式方法,提高督察工作实效。近期,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从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原则、工作制度、效能建设、组织领导等方面,对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和重要措施。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监督之责,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特别是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担负起监督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党内监督条例》《问责条例》,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对违纪违规的要严肃处理、严格问责。
三、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成果,不断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向纵深发展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论述,以及中央《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落实《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的意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要求,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活动为契机,凝聚起推动防震减灾工作的强大力量,推进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抓改革,这是谋业之策
事业发展问题,终究靠发展来解决,事业的发展关键靠改革。防震减灾事业改革,一方面,要把中央改革精神贯彻到防震减灾领域,把相关改革政策领会好、落实好;另一方面,要找准破解制约事业发展的难题,采取有力措施推进自身改革。局党组制定了《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研究提出了推进地震科技体制、地震业务体制、震灾预防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四大改革方向。从改革方向来说,防震减灾事业改革要紧扣中央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总要求;从改革内容来说,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符合防震减灾工作性质和规律特点,地震科技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地震业务是事业发展的核心,震灾预防是事业发展的关键,行政管理是事业发展的保障;从改革定位来说,主要聚焦体制机制层面,要区分深化改革与一般工作措施的关系。改革工作的推进,要注重总体设计,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注重循序渐进,避免一哄而上、遍地开花;要注重调查研究,避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要注重统筹协调,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按下葫芦起了瓢。要充分考虑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系统性,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防震减灾事业改革有序、有力、有效进行,真正通过改革激发事业发展内生动力。关于深化改革的具体工作,局党组成立了专门的班子,四个重点改革领域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组,正在深入开展研究工作。深化改革,需要上下联动,各省局和直属单位也要行动起来,一方面要主动谋划自身改革,另一方面要积极配合局党组改革,形成全国上下一盘棋。唱“独角戏”搞不好改革,改革本身就需要系统上下各领域各层面共同参与、共同谋划、共同推进,这样才能够使改革符合实际、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二)抓业务,这是立业之基
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业务工作体系。三大业务工作体系,是防震减灾的关键环节,是地震部门的主责主业所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对三大业务工作体系需要重新审视,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工作内容、管理方式、发展举措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在监测预报方面。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基础,就三大工作体系来说,监测预报不仅仅要直接服务于全社会,震情形势和长期预测研究成果,是有针对性开展震灾预防工作的依据,地震监测、速报和预警等信息,更是地震应急响应和紧急救援的依据。地震监测台网需要进行科学规划、资源共享、分级分类管理;地震监测台站建设需要按照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选址、设计、施工、验收;地震监测运行需要实现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地震仪器的研发、检定、入网需要统一标准;地震预测工作需要优化“长、中、短、临”滚动模式;地震预报需要完善预报意见形成、风险评估、预报发布和社会对策工作机制,等等。
在震灾预防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这是基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规律得出的科学认识。震灾预防工作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是需要投入的工作,是受经济发展程度制约的工作,是与社会进步水平相适应的工作,是需要长期积累提升的工作。
作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就是要为政府、社会和公众防范地震灾害,提供决策依据、技术支持和公共服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思想,更加注重以防为主,更加注重常态减灾,更加注重灾前预防,更加注重综合减灾,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在震灾预防工作措施和途径上,要通过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相结合实现综合减灾。对地震灾害预防而言,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都非常重要。工程性措施需要各级政府和住建、交通、水利等各行业主管部门齐抓共管,把工程抗震设防措施落实到各专业工程建设的各环节中去。非工程性措施需要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升全民防震减灾素质。在宣传产品服务方面多出精品,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科学认知、主动防范、有效应对地震灾害的氛围。要通过将业务成果转化成公共服务产品实现常态减灾。地震部门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大量的科技和业务工作成果,关键是如何把这些成果集成、加工、转化成公共服务产品。要通过强化震前预防措施降低地震灾害风险。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地震造成损失的绝对值一般呈上升趋势,但是随着综合防御能力的提升,地震灾害风险可以得到合理控制,并不断降低。强化震前预防工作,是降低地震灾害风险的根本措施。
在应急救援方面。地震灾害的预、防、救,救是最后一道防线。地震应急救援既具有灾害应急救援的诸多共性,又具有地震灾害的特殊性。大震巨灾可以瞬间造成大面积的毁坏,整个城市的摧毁,生命线工程的瘫痪,次生灾害的连发,甚至社会功能的丧失,特别是发生在现代特大城市和城市群,应急响应救援、受灾群众安置和震后恢复重建将极其困难。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要注重震前准备、震时响应、震后救援全过程,要能够应对一切可能出现的情况,这就是应急救援的底线思维。要聚焦应急预案,协助政府做好应急准备、物资贮备和应急演练工作。要聚焦救援队伍,统筹专业救援队伍、综合救援力量和社会志愿者队伍。要聚焦应急指挥,完善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运行机制、技术支撑和决策服务。要聚焦抗震救灾,健全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管理、上级支援的工作机制。要聚焦信息服务,改进灾情预估、灾害评估、信息管理、灾情发布工作质量。要聚焦业务支撑,促进救援决策科学化、救援装备现代化、救援实施规范化。
在管理职责上,落实队伍职能转变,强化“放管服”的要求。在业务支撑上,直属事业单位需要工作重心更加聚焦,技术保障更加有力,公共服务更加强化,更好地支撑和服务事业发展。在工作布局上,根据防震减灾工作事权和管理体制,更加优化国家、省和市县地震部门的工作布局,形成工作链条,避免上下一般粗,确保防震减灾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三)抓创新,这是强业之路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创新强则国运昌,创新弱则国运殆。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解放思想,开放包容,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优先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用高效率的创新体系支撑高水平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根本转换。我们必须抓住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好机遇,搭上创新驱动的“快速列车”,大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创新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地震科技兴则地震事业兴,地震科技强则地震行业强。防震减灾事业进步离不开地震科技创新,地震科技创新水平决定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成效,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局党组坚定不移把科技创新作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必然选择。中国地震局联合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自然科学基金会成功召开了地震科技创新大会,发布了《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加快推进地震科技创新的意见》,形成了《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构建了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明确了推进地震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吹响了加快推进地震科技创新的号角。全局上下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必须迅速行动起来,各单位要找准自身定位,列出任务和措施清单,一项一项扎实推进。各级党组织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局党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营造出竞相创新、成果倍出的生动局面。
大力推进机制创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在积极推进体制改革的同时,要结合防震减灾工作实际,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打通阻碍事业发展的障碍,为事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根据防震减灾工作规律特点,依据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格局。要不断完善辅助决策机制,地震部门要在平时、震时为政府决策提供适时的决策服务,善于提出高质量的决策意见;要不断完善工作协作机制,找准防震减灾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的切入点,与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军队和武警部门建立工作协作机制,根据震情形势、区位特点和防震减灾服务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与有关地方政府建立工作协作机制。要不断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各级地震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地震信息是地震工作的生命,也是与政府、部门和社会建立联系的纽带,更是提供服务、体现价值的要素,要建立全方位、全天候的地震信息共享机制,适时提供地震信息服务。要不断完善社会沟通机制,地震灾害和地震工作的特点,决定着与社会进行有效沟通显得非常重要,要适时了解震情、舆情、社情,做好知识普及、宣传工作,引导社会公众科学认知、主动防范、有效应对地震灾害。
大力推进制度创新。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特别是随着政府职能转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适应事业发展新形势,要不断创新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创新,提升管理水平。要对现有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清理,通过立、改、废,完善防震减灾法规体系。要根据部门管理职能,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规范行业管理。要基于地震工作专业性特点,在地震科技、业务、管理各层面,不断建立由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组成的地震标准化体系,推进地震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在地震监测预报、震害御防、应急救援、科技成果转化、防震减灾宣传等方面,都需要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创新管理制度,以适应新形势需要。
大力推进实践创新。伟大的事业需要有伟大的实践。做好防震减灾工作,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要耐得住寂寞、艰苦奉献,要大胆实践、宽容失败。犹疑不决、踟蹰不前、墨守成规、消极等待,事业发展将难以进步。我国地震多发,在全国范围来说,分布差异很大,不同省份震情形势差别很大,地震终究还是小概率事件。这要求我们有震无震按有震防,大震小震按大震防,要时刻保持实战状态,要以震时状态来检验自身工作。工作措施、方法、途径要大胆创新,要善于把其他领域的发展成果运用到防震减灾工作中来。我们要学习相关部门敢于创新实践的精神。地震台网建设、监测预警、预测预报、工程抗震、知识普及、救援队伍管理、应急救援实施、地震信息发布等工作,要总结经验,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提升工作水平和实效。
(四)抓服务,这是兴业之本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也是政府部门的基本职能。防震减灾是公益事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强化。安全是发展的基本保障,防震减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非常广阔。地震业务工作只有转化成公共服务产品,才能体现工作价值和社会效益。
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防范地震灾害风险,对地震安全有着迫切的需求。最近中央提出建设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地震部门在服务新区规划、工程抗震安全和减隔震技术应用等方面,有大量工作可做。城镇化建设、西部大开发、援藏、援疆等,针对地震多、设防差的现实,保障地震安全尤为重要。防震减灾工作要紧跟中央决策部署,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供服务。
为国土利用服务。基于我国震情,国土利用需要考虑地震灾害风险。利用全国地震区划、地震小区划、活动断层探测、震害预测和地震科学考察等成果,编制全国或者区域的地震风险区划图及相关产品,将为国土科学规划利用提供重要依据。震情是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国土利用必须考虑的因素。
为城市发展服务。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群的形成,人口集中,财富集聚,生命线系统密布。在城市发生破坏性地震,不仅将可能产生严重灾害损失,还将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城市地震小区划、活动断层探测、震害预测等成果,可以为编制城市和城市群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依据,提升城市容灾能力。利用地震业务工作成果,建立城市地震安全公共服务平台,可以为城市常态减灾服务,提升城市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为农村发展服务。我国地震多发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发生中等甚至小地震,由于农村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占比很高。实践证明,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对减轻地震灾害成效显著。这项工作由地震部门发起,经过试点示范和持续推进,国家已经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作为常规工作,纳入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投入得到稳定保障。特别是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地震部门依靠业务成果和抗震技术,可以为村镇规划和农村民居建设提供广泛有效的服务。
为工程安全服务。核电、水利、铁路、公路、民航等重大建设工程,学校、医院等重要公共设施,供水、供电、供气等生命线工程,需要确保地震安全。地震部门利用专业技术成果,在服务工程选址、抗震设计和安全运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一些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重大建设工程单位,主动要求地震部门为工程建设提供相关技术服务,这体现了对地震安全的需求。
为综合减灾服务。地震灾害的特殊性,决定着防震减灾工作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特殊作用。我国第一部灾害应急预案、第一部灾害法规、第一支灾害专业救援队伍等均源自地震灾害。地震灾害的特殊性,决定着在灾害的预、防、救各方面,对服务综合减灾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同时,特大地震灾害本身可能导致各种次生灾害的出现,甚至可能出现极端情况,需要综合防范和应对。
为科学研究服务。地震部门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是进行地球科学及相关科学研究重要而宝贵的资源。作为主管部门,我们一方面要组织自身力量开展地震科学研究,同时,要为引导和鼓励其他单位参与到地震科学研究工作中来,拓宽地震科研领域。要通过建立技术标准,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实现开放共享,为各研究机构、大学、企业和爱好者提供服务,促进地震科学研究。
防震减灾工作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效能。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地震部门必须想政府之所想、想公众之所想,急政府之所急、急公众之所急,这是政治要求,也是职责所在。要将防震减灾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和能力,彰显地震部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形象,展示防震减灾工作水平。
地震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同志要坚决贯彻党中央要求,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通过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凝聚起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