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澎湃起,风正好扬帆。
“我们国家的防震减灾事业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我想靠的是我们地震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坚守奉献’的行业精神,体现的是我们地震人对人民的感情、对国家的忠诚、对事业的责任和对我们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我想我们有这样优秀的代表,有这样优秀的队伍,有这样良好的精神,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坚信我们的事业,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坚守奉献、努力工作,我们一定会开创中国地震事业的新局面!”履新地震局第四天,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郑国光在地震系统“弘扬行业精神,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专题报告会上作了这样的讲话。
在郑国光同志的带领下,新一届中国地震局党组认真谋划发展思路,狠抓重点工作落实,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刻不容缓地把心思用在工作上,马不停蹄地把干劲使在事业上,一心一意地把精力倾注到发展上。四个月来,中国地震局党组团结奋发、锐意进取、系统谋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地震系统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全系统上下处处洋溢着干事创业的氛围。
抓落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防震减灾工作作出23次批示。去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专门到唐山视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基本的遵循和重要的指导。地震部门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局党组强调的许多要求已耳熟能详,其中“抓落实”是强调最多的。
中国地震局党组把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责任,作为实现党确定的重大目标任务的切实保障,作为推动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凝聚强大合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快速发展。一是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以及对防震减灾工作的23条重要批示,深入研讨地震系统贯彻落实的思路和举措。二是研究制定《中国地震局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的意见》,使贯彻落实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召开全国地震局长会议和地震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传达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指示和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精神,将贯彻落实工作纳入全年部署中。四是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各自工作和实际,自觉开拓思路、积极创新方法,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具体举措,与日常业务工作同思考、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五是加强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将贯彻落实情况作为检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标准,列入监督检查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也纳入重点督查督办事项,建立台账,及时督促,按月通报。
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中国地震局党组深刻把握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埋下身子抓落实,敢于担当抓落实,扭住关键抓落实,全面总结地震系统改革发展历程,突出查找短板弱项,正视矛盾问题,明确抓落实的方向和重点,充分显示了抓改革落实的决心和魄力。
抓思路——全面深化防震减灾体制机制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性特征和各领域改革特点,提出一系列改革新理念,始终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引领着改革正确方向,各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各项改革重点任务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当前,地震部门在管理、业务、人才、科技等体制机制方面与中央改革部署和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还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情况。地震部门需要加强思考研究,努力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以扎实的作风积极稳妥地推动事业发展各项改革,激发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充分发挥地震部门在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事业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人民。
中国地震局党组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大刀阔斧、攻坚克难,以“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智慧运筹帷幄、总揽全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严明责任、狠抓落实,推动地震系统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前行,积厚成势。一是多次召开学习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结合地震部门实际,研究讨论中国地震局2017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部署有关重点工作。二是建立健全深化改革领导机构,明确职责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实际,按照“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原则,研究制定方案,负责地震系统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统一部署改革任务。三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意见的部署要求,围绕“五大发展理念”,抓好各项落实措施落地生根。按照全国地震局长会议部署,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制约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发挥地震部门优势,提前谋划,合力推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改革。四是扎实推动地震科技体制改革、地震业务体制改革、地震灾害预防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改革激发事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提升地震部门自身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地震部门在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事业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五是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巡视整改要求,学习领会好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方式方法和总体要求,认真总结反思地震部门在落实中央部署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做到党中央关于改革的精神要第一时间传达贯彻,党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要积极部署落实,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改革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六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主动加强与政府各部门沟通合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开动脑筋、解放思想,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引领,广泛应用互联网等新技术,进一步提升防震减灾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大力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抓主业——推进地震“四化”建设
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这是客观现实。地震部门科研人员决不以此为挡箭牌,放弃在科学探索上的努力。
新一届中国地震局党组解决的第一个命题,就是如何聚焦地震局的主业。首先,监测预报是地震部门的核心业务,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基础。提高监测预报能力是首要任务。中国地震局党组认为,地震监测能力的提高依靠精准的观测,要以预报、服务与科研为引领,思考监测台网规划布局、运维,仪器设备计量、标定等是否与目前地震速报、预报等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相协调,完善相应的运行流程和管理方式,提高观测质量和效益。地震预报工作则要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政府的要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引领,通过服务需求倒逼机制改革,提高业务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提升地震预报能力与水平,为中央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决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这样的思路,中国地震局党组进一步加强了监测预报顶层设计。党组同志先后出席2017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台网中心建立地震会商新机制汇报会、全国地震震情监视跟踪工作部署会议、老专家地震监测研讨会议等,听取专家意见建议,开展交流研讨,就深化地震监测预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高地震预测预报能力提出一系列要求:一是强化标准化与计量化建设,做好监测工作有关标准的研究、设计、推广、应用,建立技术装备列装的规范程序。二是发扬社会和市场优势,推进先进地震监测仪器设备的研发工作,定期开展评估工作,提高仪器设备的精度与准度。三是实现交互式的现代地震预报业务,提高数据服务能力,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和社会、政府需求的互动,全方位满足服务需求。四是结合社会发展和社会关注度,调整地震会商的类型、范围、频次、时段等,提高会商质量与效益。五是加强开放合作,汇聚智慧力量,广泛吸收系统内外专家参与地震会商,加强对外学习交流。六是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进一步细化会商机制改革方案,落实震情监视的重要责任,强化特殊时段震情保障,加强对省局的指导,提高局属各单位的整体能力。七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地震科技创新,地震监测预报业务是典型的研究型业务,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八是加快推进地震信息化工作,建立健全地震安全信息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
震害防御是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中最具潜力和活力的领域,新形势下全面提升震害防御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对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组同志多次听取了震害防御工作汇报,认为,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地震灾害的具体内涵,将常态减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拓展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找准震害防御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切入点。二是要强化震害防御的基础性工作。要科学理性,依法依规,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做好城乡地震灾害隐患排查,摸清底数,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和服务。同时把握好地震灾害预防和防御、地震灾害与次生灾害的内涵及外延。三是要加强抗震设防监管。地震安全性评价是《防震减灾法》赋予地震部门的职责,既要强化地震安评的社会管理职能,又要强化安评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科技支撑作用。要深刻理解行政国家审批制度改革精神,不能用行政审批来垄断中介服务,但不是取消中介服务。地震部门的安评单位要将人民的安危放在心上,坚定不移贯彻中央部署,又要按国家对审批中介服务要求,积极参与竞争,结合实际,利用资源,发挥自身优势,依法做好核电、水利等重大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保证这些重大工程地震安全,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真正履行好国务院赋予的地震局的所有职责。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落实责任、挖掘资源、动员力量,满足社会和政府对地震安全的需求,全面提高全社会抗震设防水平。四是进一步提升震灾防御科技支撑能力。要高度重视、充分依靠科技进步、依靠法律法规,发挥首脑机关指导和引导作用,为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水平作出贡献。
应急救援工作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做好这项工作必须紧紧依靠党和政府,依靠法治和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全社会地震应急救援意识和处置能力。党组同志多次走出去,分别前往38集团军工兵团、武警总医院调研,或者深入北京市地震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等地震部门基层单位检查指导应急值守工作,提出了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的几点思路:一要依靠科技,规范管理,利用新技术、新理念创新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加快推进地震应急救援的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二要进一步发挥引领、指导作用,全面强化应急准备。三要强化改革、开放、合作。要切实做到创新体制机制,强化部门间交流,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国际合作,落实防灾减灾救灾要求拓展多灾种跨部门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能力,充分发挥地震应急救援在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地震局党组对地震局业务工作的谋篇布局,以推进地震管理体系化、地震服务社会化、地震工作信息化、地震业务标准化为主线,以创新改革为主要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要求中来,为地震部门的发展与变革指明了方向。
抓关键——大力推进地震科技创新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发展防震减灾事业,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地震科技工作如果不应变、不求变,就会错失发展良机,就无法满足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要把创新驱动摆在事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推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体制机制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强调了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将其提高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因此,中国地震局党组紧紧抓住地震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目前正谋划召开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地震科技创新的意见》,提出了建设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构建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
中国地震局多次召开学习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论述,就新形势下防震减灾各项改革发展和地震部门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研讨。党组提出,一是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思想和重要论述,重在理解,贵在落实。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意义,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重大关系,科技创新“三个面向”的深刻内涵,以及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战略意义,不断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紧紧围绕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各项部署,统筹做好地震科技领域的具体实施。二是切实把科技创新作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和核心支撑。地震科技兴,则地震事业兴;地震科技强,则地震行业强。要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引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创新摆到防震减灾事业全局高度的重要位置,大力推进国家地震科技体系建设,通过创新来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三是坚持科技引领,全面推进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要把握好世界地震科技发展态势,紧跟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加快建设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特别是紧紧围绕我国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加紧突破重大地震业务核心技术,为防震减灾现代化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今年以来,中国地震局党组中心组两次集体外出学习调研,都紧紧围绕“科技创新”主题。先后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华为北京研发基地调研,走出了局机关,将课堂放到会议室之外,与先进的科技创新理念面对面交谈。集体学习调研的背后,彰显了中国地震局党组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决心。局党组在调研时指出,要以落实中央要求和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推进地震服务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地震服务体系,让地震科技服务离老百姓越来越近。要深入研究地震科技供给问题,提高地震科技供给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防震减灾业务和服务能力,最终惠及公众、造福社会。要深化地震科技改革,着力形成充满活力的地震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转变地震科技管理职能,制定地震科技评价机制,努力创新地震科技人才发展机制,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
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举措,更是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变革的理念。中国地震局党组将创新理念融入服务、业务、管理等方方面面,真正抓住了事业发展的关键,找准了事业改革的突破口。
抓合作——构建综合减灾大格局
2016年12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国家减灾委员会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强化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在灾情信息管理、综合风险防范、群众生活救助、科普宣传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职能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主要灾种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机构的防范部署和应急指挥作用,充分发挥中央有关部门和军队、武警部队在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应急保障、抢险救援、医疗防疫、恢复重建、社会动员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建立各级减灾委员会与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森林防火指挥部等机构之间,以及与军队、武警部队之间的工作协同制度,健全工作规程。
中国地震局作为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在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党组同志先后会见了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民政部部长黄树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理事长矫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就共同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达成共识。中国地震局还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强化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实现减灾效益的最大化,中国地震局更加注重各类资源、多种手段和各方力量的统筹运用,既发挥防震减灾各类资源在应对其他自然灾害中的作用,又将各行业的防灾减灾资源有机纳入到地震灾害的应急应对中,努力构建协同合作机制,走出一条开放融合发展的路子。同时充分发挥好防震减灾多个工作主体和其他社会主体的作用,落实责任,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形成减灾合力。深化务实合作,推动互利共赢,加强资源共享,共建综合减灾大格局。中国地震局以实际行动履行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
抓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拓创新,不断谋篇布局,努力锻造党的品格,提升党的能力,强化党的担当,立下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军令状”。新一届中国地震局党组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切实把党章党规党纪贯彻落实到位,切实做到“严紧硬”,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持续深化巡视整改,层层压实“两个责任”,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能,推进地震部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新成效,为地震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地震部门要坚定事业发展的信心。这个信心来源于党中央的关心和重视,来源于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关心和期待。各地党委政府关心支持理解防震减灾工作,社会各界、人民群众也高度关注防震减灾工作,对地震安全充满期待。这个信心还来源于地震部门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尽管防震减灾工作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但这支队伍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始终围绕人民,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履职尽责、坚守奉献,并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一年之计在于春,2017年全国两会刚刚落下帷幕。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倾心交流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再次凝聚了共识,鼓舞了斗志,指明了方向。春天的盛会吹响了新的号角,激发起继续前进的磅礴力量。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中国地震局党组锐意进取、积极作为,激发改革发展新动能,开拓防震减灾新思路,展现奋发有为新状态,开启了地震部门的奋进新征程。